决定
10Y
美债
利率趋势方向的是什么?
美国经济
基本面 以史为鉴,美债长端利率的趋势方向主要由基本面驱动,资金配置或交易行为、地缘政治事件等更多只是阶段性扰动。
结合历史
数据来看,地缘政治事件对美债利率都是脉冲式
影响;资金的配置行为,与美债利率走势之间,也常常背离。
追根溯源,驱动10Y美债利率趋势方向的,主要是
美国经济基本面。
以美债熊市为例,10Y美债利率每次趋势
上行,都是因为美国经济改善及通胀水平大幅抬升。
以往美债熊市中,美国通胀超2%阶段,10Y美债利率均升破2%。
历史经验显示,美国经济改善阶段,10Y美债利率与美国通胀的节奏走势相近;历次CPI同比升至2%以上阶段,10Y美债利率均破2%。
除基本面因素外,美联储的政策
立场,容易影响10Y美债利率的走势节奏。
以2013年为例,受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缩减QE言论、大超市场
预期影响,10Y美债利率的上行节奏显著加快。
未来将如何演绎?重申10Y美债利率破2%风险,及对全球资本市场影响 强生等
疫苗停用对美国影响非常有限;重申:疫苗大规模推广、经济活动修复持续加快下,10Y美债破2%风险。
受辉瑞等大幅增加疫苗供应支持,美国的疫苗非常充足,强生等疫苗停用的影响十分有限。
最新经济数据来看,伴随疫苗推广、疫情改善,美国工业生产、交通出行、餐饮消费等均已进入加速修复通道。
受此带动,美国CPI同比已在3月升至2.6%,并将进一步走高、高点甚至可能超4%。
短期来看,基建法案提前落地、经济加速回归常态等,可能导致美联储更快调整政策立场,成为美债利率超预期上行的潜在风险点。
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与美国
就业状况关联密切。
3月以来,随着经济加速回归常态,美国的就业修复开始加快。
不仅如此,若拜登借助BR程序、让基建法案提前落地,美国就业的修复有望进一步提速。
一旦美联储因就业改善、调整立场,美债利率将存超预期上行可能。
周二这一数据来袭、当心汇市将迎来高波动性!
富国银行:强劲非农
报告或使对美联储紧缩
计划的讨论更引人注目 周五(6月4日),美国将发布就业报告。
市场一致认为就业人数将增加65万。
富国银行的分析师周一(5月31日)表示,疲弱的报告可能会加深美联储逐步缩减量化宽松的预期。
分析师们写道:“在
大流行之后完全重新开放经济并不是一个无缝的过程,这在
4月份的就业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随着企业重新开业和重新招聘,对
劳动力的强劲需求与工人供应方面的一些限制相冲突。
不过,4月份的就业数据与劳动力市场的其他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关就业的PMI指数、消费者对就业市场的看法以及初请失业金人数的下降都表明,就业岗位的
增长
步伐应该很强劲。
” 富国银行表示,虽然他们并不怀疑5月劳动力供应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他们相信就业复苏已回到正轨。
改行预测当月雇主增加了8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下降到5.9%。
该行还将格外
关注对前一个月数据的修正
情况。
该行指出,如果雇主增加的就业岗位明显少于他们的预期,那么劳动力供求之间的脱节似乎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
疲弱的报告可能会加深人们的预期,即尽管近期通胀上升,但紧缩政策要到2022年初才会开始。
或者,对先前数据的大幅向上修正,或者5月就业数据的稳健增长,特别是如果同时对4月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向上修正,可能会让人们更加关注美联储可能在何时讨论并最终启动缩减计划。
尽管周五公布的5月份非农就业数据无疑至关重要,但市场仍被美联储的另一项任务——通胀——所震动。
上周五的数据显示,4月份核心个人消费价格指数(PCE)的增幅为3.1%,创1992年7月以来新高,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高于预期的增长2.9%,3月份为增长1.9%。
在核心个人消费支出飙升后,通胀成为关注焦点,周二的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支付价格指数成为关注焦点。
其将对美元产生多大的影响?对此,FXStreet指出,周一的波动率很低,这在美国和英国的银行假期很常见。
然而,尽管一些交易员带着宿醉回到工作岗位,但其他人则在长周末积累能量,这可能准备推动汇率朝特定方向发展。
波动性可能高于平常。
美联储无法回避考虑缩减
购债美联储正接近关键的
几个月,它正试图解读经济在前所未有的大流行后重启时刻取得的进展。
正常时期都难以判断的事情——评估通胀路径或判断哪些就业指标最有意义——在消费和
工作模式被颠覆的环境中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问题
如何解决将决定美联储何时开始削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步伐,并最终将利率从目前接近零的水平上调。
施罗德投资周三称,美国最新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似乎确认了未来将出现通胀持续升温这种最让人忧虑的情况,而且在叠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强劲的情况下,美联储将需要开始考虑放慢购债的步伐。
由于企业纷纷在经济重启的压力下加快供应,生产线已遭遇瓶颈和供不应求的情况。
美国4月CPI同比增加4.2%,是自20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准;扣除食品及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亦升至3%,是自2006年以来最高。
但另一方面,较长远的通胀压力来源反而没那么令人担忧。
施罗德投资认为,衡量产出缺口通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现时显然仍需调整方可再次让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剩余产能获得充分利用。